抑郁症有什么症状丁酉腊八专稿:扬州寒竹画中诗-印象水墨

丁酉腊八专稿:扬州寒竹画中诗-印象水墨

扬州寒竹画中诗
李人毅/文
悠然间,又一个腊月到来了,望着窗外的雪景想起了三年前,2015年的此时我正在扬州,住在位于个园左邻的朋友家,从晚秋到腊月一直在各个景点画写生。先是日复一日的画竹石,不觉中腊梅开了,就顶寒冒雨画古梅,接着画起了隋堤的杨柳,还寻找扬州百年树龄的古树,一株株画了起来,不觉已有三百余幅。我的写生扬州是和读史联系在一起的,买到了市面几乎所有介绍扬州的书籍图片来读,古人吟咏扬州的诗词也是案头必读物,走进历史又面对现实,流连忘返于扬州文化中。那个秋冬之时,有好多扬州人都在街头、在庭院、在湖岗之间多次看到我的身影,有的为我拍照留影,成为扬州的一景。
扬州写生收获满满,其中仅画竹之作就有百幅之多,编成一册。
而我留下的鲜活的记忆不仅是画上的竹石树影,而是即兴作了一百多首写在画竹之作上的题诗,既成了画作图中内容,又记录了写生扬州时的心境。其中有《风月上梢头》一首:
隋陌笔耕勤,岂因老病休。
空山舞翠蛟东史郎,月上竹稍头。
在诗注中写到:“岁在乙未冬月于扬州,正值寒腿发病,行走不便之际,每日仍奔波各古迹景观之地画写生,其中得竹谱百祯,乐此不疲,记之。”
冬日写生,风里来雨里去,画家都有亲身感受,这个冬日,扬州少雪,却冬雨不断,挂在树上顷刻成冰,与晴日风和暖阳下的姿态对比鲜明,正是画竹林临风带雨的好时机。加上我半世画竹徐辉祖,难得一下子见到有近百种竹林,很多历史上画竹的名作,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作画的兴致一直很高。《冬雨袭来不觉寒》就是一种生态记录:
秋风塞上画翁老,庭前一支幽篁鲜。
红叶尽染扬子渡,船娘催上广陵船。
景深从未嫌湖瘦,笔拙敢描竹遮天。
尺牍之地亨天籁,冬雨袭来不觉寒。
这于扬州个园画竹怀古,有感丹青人生的诗句我的淘气王子,是呼之欲出的。有时也记录身边的趣事,如《家山卫者》:
雨径默默竹萧萧,冬日个园翠不消。
入夜笔耕谁为伴,家山卫者石上猫。

01
《独秀》/李人毅绘
老竹苍苍楼边生,
新秀相携难同登。
一枝轻挑天边月,
不知栖居第几层。
题画诗里记录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态,更多的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归鸟》一画中题写的是访隋炀帝旧冢归途一景:
风摆繁枝竹影轻,青石巍巍夜濛濛。
隋河岸边芳尘远,归鸟声里万古情。
面对浩瀚的历史,尤其走在一个朝代兴衰的节点上,后来人的脚步很沉重,引发的是对影响扬州文化趋势的许多历史人物,尤其是帝王的成与败、功与过、是与非等哲学命题的思考;以及特定的历史人物的形迹,对地域文化积累,对社会文明史的影响等。我的这种研究成果欠佳,有的在读史中已经明白了的问题,面对遗存现址时又感到很迷茫,笔下的画面很清晰抑郁症有什么症状,却使原本清晰的历史模糊起来了,比如对隋炀帝的功与过评价上就很矛盾。在《漫步阅六朝》一画中就写到:
抱古寻晚秋,斗胆入邗沟。
笔放丹青肥,眉凝辞赋瘦。
漫步阅六朝,闲话盛半楼。
搜肠成句难,只因在扬州。

02
《一根入心听远声》/李人毅绘
百年歌吹旧梦中,
竹西无语守荒城。
茂林深深遮天日,
一根入心听远声采精的小蝴蝶。
在扬州,文化的丰碑,张煜枫往往是由书写历史的人个人素质的高低,对权势掌控能力上的得与失来铸就的。历史的遗迹就是一种你无法选读的史籍内容,横在面前,就如满眼的竹丛一样永远伴随着你,甩都甩不掉。在《一根入心听远声》题画诗中就写了这种感受:
百年歌吹旧梦中,竹西无语守荒城。
茂林深深遮天日,一根入心听远声。
在《二十四桥篁影清》一画的题诗中,我写到了文化遗存的顽强自我表现在时代中,给后人一种无言的暗示:
二十四桥篁影清,百姿千态各不同。
唯有金竹亭亭立,凄风苦雨不飘零。
行走在扬州,作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漫长的文化之旅,我的心头和脑际总是萦绕着一个帝王的影子,这就是挥之不去的隋炀帝,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笔下。我到过他的两处墓冢,其中到了新发现的他和萧后的合葬墓,这里出土文物和他的两颗门牙,说明是他最后归属地,走进他的墓穴里仍然觉得满脑子的费解。可当我来到竹西公园旧址时却蓦然开朗了,是他自己梦幻般地一步步走向了一个不归的历史必然,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谜团。这就是我于扬州竹西公园观古井遗址感怀的题画诗《竹西怀古》的由来:
琼花粉黛今何在,古刹名寺早成尘。
广陵君主不归路,篁丛醉卧竹西魂。

03
《雅集》/李人毅绘
夜泊清客浸兰舟,
不载塞上半点愁。
书丹怎顾黄昏晚,
一枝一叶画扬州。
扬州写生最惬我意的还是站在欧阳修苏东坡师生旧居院内的梅花树下和古柏旁,去追寻文化名人的文化作为;在金农的寓所和郑板桥登船的码头上,以及在红桥修褉的聚会场所,感受文人画内涵,沿着扬州历代文化名人的步履来体验画意的来时路和诗情原生态。这使得我很专注,在《雅集》一画中写到:
夜泊清客浸兰舟,不载塞上半点愁。
书丹怎顾黄昏晚,一枝一叶画扬州。
在扬州这半年多里我多次拜谒平山堂,在欧阳祠流连忘返中画着写着,在祠边画竹而作的《平山高阁挽秋风》便是其中一首:
庐陵杳邈千载梦,烽烟钟磬总成空。
平山高阁今犹在马宋饼,留取青筠挽清风。
在这里古柳垂暮,秋草葳蕤,仍然荡漾着遗音逝语和古曲新声,能够一坐就半日多,一笔一笔画着景观的同时,赏读和倾听一个个人文聚成、诗画流芳的鲜活的掌故,是一种难得的幸事,也理解着古代画家和文人们诗画同修的‘初心’古灵精探b。创作中,往往因画面局限难以充分表答主题思想时,为画作题诗能提升艺术境界,加深作品的文化内涵。只是当今艺术家用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多,没有形成文化氛围。文人画家诗书画交融的集大成者当属郑板桥,在这首《竹下满地金》中,写的是扬州冶春苎萝村船坞旧址的现貌,这是郑板桥与船娘留佳话之处,我敢诗之,应属班门弄斧了:
立冬过冶春,细雨净埃尘。
风摆梧桐醉,竹下满地金。
为画作题诗我已经坚持了多年,但是唯有在扬州做得如此的密集宋 祖儿,边画边题记录着难得的主题创作。把写生当做创作来搞,还来源于我对写诗的兴致。这兴致来自亲身感受,我在风雨中画竹时,见到行行雨珠顺枝叶滴淌着,感受“筠篁无言洒泪痕”的悲凉和凄苦,还有“顶寒破土斗朔风”那新笋的顽强生命力。几天前新笋刚破土,不经意间已经在寒冬腊月高扬而起,嫩梢挑月了。这种生命力,使人升华着对竹的精神的崇敬。在《新枝傲寒图》中写到:
秋篁逢寒能忍冬,翠叶枝头傲北风。
君子生来敢涉险,新竹破土霜天中。
《一度春秋》记录了这种生生不息的状态:
劲节凌云傲岁寒,家道高清子孙绵。
鳞甲自有惊天力,一度春秋又千竿。

04
《恋竹图》/李人毅绘
南岭清幽敝南窗,
北庭雨翠落北墙。
春笋破土惊瘦岩,
秋枝挥臂扫寒霜。
静观石奇听鹊鸣,
昼行月下看影长。
衰翁恋竹乐忘忧,
行色匆匆访佳篁。
在扬州画竹有时画至夜暗,仍意犹未尽,往往在工作人员催促下匆匆收笔,写在《恋竹图》上就是乐而忘忧的一次丹青行旅:
南岭清幽敝南窗,北庭雨翠落北墙。
春笋破土惊瘦岩,秋枝挥臂扫寒霜。
静观石奇听鹊鸣,昼行月下看影长。
衰翁恋竹乐忘忧,行色匆匆访佳篁。
三年过去了,我在海北草堂和几处工作室的窗前都遍植青筠,却难有客居扬州的兴致。今年的腊月到了,不知扬州梅花开得怎样?归鸟是否如期入林;但我坚信石间、亭旁、阁前、栏内和湖沿之处的翠竹,一定风采依旧地默守着年华。我也坚信这景致的记忆里也不会忘记,曾有一位旅人与之相伴过,厮守过,品读严寒下扬州的况味,共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场景总是在回放中鲜活,《入画惊飞鸟》应为一种对远去背影的写照:
雨后入幽境,热足踏青石。
风摇高稍摆,露凝矮篁湿。
影重山无声,叶轻竹语迟。
惊鸟飞起处,画翁觅新诗。
丁酉年
腊月初七于东北竹苑江舍

05
《残菊抱香伴竹石》/李人毅绘
日落奇峰冷妮琪·米娜,
竹青雪后浓。
残菊越时节,
抱香闯严冬。

06
《野鹊欢声落岫台》/李人毅绘
多少春风去又回,
野鹊欢声落岫台。
暮烟晨霜染竹韵,
岁寒时节我又来。

07
《冬雨袭来不觉寒》/李人毅绘
秋风塞上画翁老,
庭前一支幽篁鲜。
红叶尽染扬子渡,
船娘催上广陵船。
景深从未嫌湖瘦,
笔拙敢描竹遮天。
尺牍之地亨天籁,
冬雨袭来不觉寒。

08
《家山卫者》/李人毅绘
雨径默默竹萧萧,
冬日个园翠不消。
入夜笔耕谁为伴,
家山卫者石上猫。

09
《归鸟》/李人毅绘
风摆繁枝竹影轻兴平天气预报,
青石巍巍夜濛濛。
隋河岸边芳尘远,
归鸟声里万古情。

10
《扬州夜雨点秋篁》/李人毅绘
斜伞难遮风卷雷,
俺卷才觉背湿凉。
扬州夜雨点秋篁,
灯影斑斑映竹墙。

11
《漫步阅六朝》/李人毅绘
抱古寻晚秋,
斗胆入邗沟。
笔放丹青肥新蜀山传,
眉凝辞赋瘦。
漫步阅六朝,
闲话盛半楼。
搜肠成句难,
只因在扬州火并萧十一郎。

12
《二十四桥篁影清》/李人毅绘
二十四桥篁影清,
百姿千态各不同。
唯有金竹亭亭立,
凄风苦雨不飘零。

13
《归鸟寒雨中》/李人毅绘
画竹寒雨中,
归鸟影匆匆。
绵绵无晴日,
何处寻孤蓬。

14
《日暮新客来》/李人毅绘
日暮新客来,
何言近黄昏。
修竹无倦影,
依旧翠如新。

15
《平山高阁挽秋风》/李人毅绘
庐陵杳邈千载梦,
烽烟钟磬总成空。
平山高阁今犹在,
留取青筠挽清风。

16
《竹下满地金》/李人毅绘
立冬过冶春,
细雨净埃尘。
风摆梧桐醉,
竹下满地金。

17
《新枝傲寒图》/李人毅绘
秋篁逢寒能忍冬,
翠叶枝头傲北风。
君子生来敢涉险,
新竹破土霜天中。

18
《自清故居竹梅香》/李人毅绘
斗室曲径藏陋巷,
昨日闲门竹梅香。
桨声灯影人自清,
相逢才知静里忙。

19
《高鸿图》/李人毅绘
叠石巍巍倚云中,
瘦竹猎猎扫碧空。
留得岁寒真气在,
玲珑高处落飞鸿。

20
《竹风瑟瑟雨未休》/李人毅绘
竹风瑟瑟雨未休,
漫搔白首画扬州。
叠伞撑起个园天,
垂叶片片述乡愁。
李人毅简介: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家、画家、美术理论家好汉林松。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