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耀【纪念文稿】陈文增老师二三事-中国定窑

戴景耀【纪念文稿】陈文增老师二三事-中国定窑

戴景耀▲
点击「中国定窑」关注 为您生活带来精彩
陈文增老师二三事
有幸遇当年,真传两月得受业。
长辞于此日,含悲百里送先生。
这幅挽联是我当年写给陈文增老师的。时间过得好快,陈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丽静嘱我写点纪念文字,我脑海中闪现出关于陈老师的几件平常小事。


我的书架上摆着一个定瓷小头像,那是当年在定瓷实习时的作业。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陈老师,想起了定瓷。1994年底,学校安排我们班到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实习,我也是从那时起和陈老师相识。那时的定瓷公司,还刚刚起步,公司容纳不了20多人的吃住。陈老师帮我们协调到曲阳雕刻学校吃饭,所有女同学住在雕刻学校,男同学被安排住在职中。那时我们正是贪玩的年纪,懵懂无知,出了好多故事,给陈老师添了很多麻烦。
我记忆中,陈老师喜欢穿一件深色的西服,双手喜欢插在口袋里,好像总是在思考问题。当时的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员工们都非常敬业,有一种蓬勃朝气。蔺占献老师讲定瓷选料和烧制,和焕老师讲定瓷工艺和设计,陈老师讲得最多的是定瓷的欣赏和定窑的历史。陈老师多次讲起他学习定瓷的经历和当年周恩来总理关怀定瓷发展的往事,并说一定要使失传八百年的定瓷重放光彩。
因为我是班长,平时经常有机会跟陈老师单独接触。那时,陈老师经常住在厂里不回家,他在办公室不是看书就是写字。陈老师平时喜欢写诗,他口袋里经常带个小本子,一有灵感就赶快记下来。因为喜欢书法,我有空就往陈老师办公室钻,和他聊天,看他写字。他曾经向我讲起去北京请教启功先生的故事。
充实又紧张的日子过得飞快,两个月实习期一晃就要结束了。一天晚上,陈老师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葆冬,我看你是真喜欢书法,给你写张字留个纪念吧,希望你以后一定要坚持”。那幅字是一张四尺条,写的杜甫诗,我一直珍藏至今。


毕业后两三年,一次在保定遇到陈老师。一见面他就打听我的工作情况,得知我当了秘书,陈老师很高兴,鼓励我多努力,嘱咐别丢了专业。
2014年,我们着手筹办涿州市书画院。我在电话里向陈老师汇报了筹备情况,陈老师当即表示支持,并欣然应允担任涿州市书画院顾问。后来,我们专程到曲阳给陈老师送聘书,那次陈老师兴致非常高,带我们参观了公司新址,畅谈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还说公司东面曲阳县政府要建陈文增艺术馆。2014年9月,涿州市书画院正式成立,遗憾的是陈老师因事未能出席。当天展览上,陈老师为书画院题写的“画苑异军”四个字格外醒目。
游目骋怀--陈文增自作诗词展、扶筇问步---陈文增师生展和陈文增文献艺术展。那几年,陈老师连续举办了几次重要展览,我每次都请假到现场参观学习,每次都被陈老师的精湛艺术和坚韧的精神所鼓舞、所鞭策。


那年得到陈老师病逝的消息时,我尚在青州访友,当时真的懵住了,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敢相信。最后一次见到陈老师,是在2016年初。那次是中国书协苏士澍主席带队来保定义务送春联。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原计划去阜平写春联,因道路结冰而取消。活动临时改在清苑大汲店村,市书协主席团基本都参加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年味十足。写完春联已到中午,午饭是在村里吃的工作餐,八人一桌,热馒头、大锅菜。临近吃饭的时候,陈老师才匆匆赶到。我和他打招呼时,才知道路因大雪路滑,整整开了四个小时。陈老师平时一向注重仪表,可那次他胳膊上挂着绷带,脸色乌黑、神情憔悴,头发也有些凌乱。我只知道陈老师有糖尿病,工作累、事情多,却没想到当时病情已到了非常严重程度。因为人多且我还要赶回涿州,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就分别了,没想到那次竟成永诀。


陈文增老师将定瓷、诗词、书法融为一体,创立“瓷诗书”三联艺术,为世人所瞩目。2011年中国美术馆,游目骋怀--陈文增自作诗词展上,陈老师有一幅定瓷刻花拓片作品,飘逸的刀法加上遒劲的书法,吸引了很多观众,我印象很深。我当时刚开始喜欢金石题跋,这种刻瓷题跋历史上几乎没有,如果专门做一次定瓷拓片题跋,肯定会与众不同。后来,在唐山参加保定唐山书法联展期间,我和陈老师专门谈了这个想法,陈老师认为想法不错,说回去可以拓一些定瓷刻花,将来作个专题展览。可惜因我懒散,此事后来就搁下了,至今没能实现。
谨以此零散小文,纪念敬爱的陈文增老师。
张葆冬
2018年5月15日凌晨于棣华楼


张葆冬,河北涞水人,别署九幢精舍。师从段成桂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河北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保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涿州市书画院院长。“快雪时晴”金石雅集发起人。
笃嗜金石书画,专注砖瓦刻石、造像经幢收藏与研究,致力金石学的宣传推广。曾策展全国金石题跋名家作品展、“吉金永保”全国金石书画名家作品展和中国金石全形拓作品展。策划组织快雪时晴(涿州)金石雅集、快雪时晴(云居寺)金石雅集。主编出版《金石宿约—全国金石题跋名家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集古传薪—中国金石全形拓作品撷萃》(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