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耀【老洪江·第61期】从铺寨驿镇到巡检司,洪江怎样一步步走向商镇和现代城市……-洪江人

戴景耀【老洪江·第61期】从铺寨驿镇到巡检司,洪江怎样一步步走向商镇和现代城市……-洪江人

戴景耀
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是三明学院教授、洪江人廖开顺和洪江人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于洪江历史的微信专题,专题中引用了大量历史记载资料,并结合作者的切身体验编写而成。专题每周推送一篇,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可直接在洪江人微信平台留言联系。
这是洪江人微信平台的第5562篇文章
? 文章底部已开通评论功能,坐等神评论 ?
老洪江·铺寨驿镇与巡检司
作者:廖开顺
老洪江,在成为洪江市之前,经历了洪江铺、洪江寨、洪江驿、洪江巡检司和洪江镇这五种建制,它们构成老洪江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这些建制都不是匆匆的过客,是它们把洪江一步步推向商业城镇和现代城市。
洪江铺设置于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它是洪江最早的建制,从此开始有“洪江”地名。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人心的凝聚,不可轻易变更。洪江之名,至今九百四十二年。

洪江铺不是商业店铺,而是邮路(驿路)中的一个站点。古代的邮驿,到北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递铺”系统。
北宋统一了五代时期的割据政权,对沅水流域的的统治由常德向中上游推进,洪江开始以洪江的名称集聚人口。
古代驿卒


所谓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所谓三千年前的沅水丝绸之路,都是美好的想象和夸饰。古远时期人烟稀少,沅水先民主要是“濮人”等原始部落,他们是西南古百濮民族的分支,以渔猎、刀耕火种为主要生产方式,弥漫着神与巫的气息。
两汉到隋唐前期的一千年间,从常德到沅水上游,人口在10万上下波动。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今湖南省境内只有50.8万人。盛唐时期的贞观年间,沅水上游的朗州和巫州,一共只有6181户,按标准折算为20408人。在这样稀少的人口中,很难产生职业商人和商帮。

东汉时期,沅水流域达到16.7万人。外来移民和原住民一起被称为“五溪蛮”。他们后来分别称为苗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民族。
五代时期,洪江居民主要是苗族和侗族。到了宋代,因为中国人口、政治和经济南移,沅水流域人口达到50万。洪江铺就诞生在这样的人口背景中。洪江铺和洪江的人口有多少,估计难以超过一千人。

北宋有递铺五千多所,洪江铺主要负责向会同县和靖州传递文书。北宋开始在沅水上游驻军。洪江以南叫做堡、屯、塘的很多地方,都是宋代以来的屯军之所。宋代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并不发达,官府物资多用水运,洪江铺也是一个水运物流中心。
“洪江”的命名,既包含大河奔流、洪波涌起的地理特点,也有在大河洪江设置重要水运递铺的初衷,第一次取名往往含义丰富。北宋初期的递铺实行朝廷控制的准军事化体制,局势稳定以后下放给州县管理。洪江铺应该是准军事单位,十五年以后升格为洪江寨。

洪江寨设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属于军事设置,与少数民族居住的“寨”不是一回事。西北边陲的寨相当于县级或在战事吃紧的时候升为县级,因为北宋的敌国在西北,寨的作用更重要。
西南地区的寨,主要用于防备少数民族的反抗,相当乡镇级。洪江寨隶属于会同县,安江寨隶属于黔阳县。洪江周边还有锦州寨并入麻阳县,镇江寨并入黔阳县,贯堡寨与小由寨、丰山堡合并为靖州渠阳县。北宋崇宁元年罗蒙寨升格为罗蒙县,后来改为通道县。

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撤销洪江寨。元代元贞三年(1297年)设置洪江巡检司。巡检司始于宋朝,是最基层的管理机构,主官从九品,但是朝廷很重视,就像现在重视治安一样。巡检司初始以治安为主,相当现在县城以外的公安派出所。
元代撤销寨堡建制,是因为元朝军事强大,骑兵强悍,调兵迅速,无须设置寨堡。元朝版图扩张,区划调整大,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发展较快,需要巡检司发挥更大的作用。

元代的巡检司除了治安,还被赋予相当海关的职责,稽查走私,以及在关津要道进行车船安检,抽取货税等。元代在台湾澎湖列岛、福建同安县(今厦门)都设置过巡检司。
洪江是西南重要门户,元代在洪江设置巡检司,反映洪江的重要性和人口增长。元初至元年间(1264—1294年),沅水流域除了今湘西州地域以外,人口将近130万,洪江人口也必然增多,管理事务增多。

明代是巡检司发展的高峰时期,却撤销了洪江巡检司。明初在若水设置巡检司,一并巡检洪江。明初在洪江设置洪江驿。洪江驿只有驿船4艘,水夫4名。看起来很寒碜,似乎又回到洪江铺的时代,其实对于洪江有新的意义。
在元末明初的战争中,沅水流域的人口减少一半。如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常德府只剩下128895 人,相当于元代人口的13% 。经过明代大移民和200多年的生息繁衍,沅水流域才恢复到元代的人口数量。

由于战乱和人口凋敝,以及频繁的少数民族起义,明代中期洪江没有发展为商镇。如明朝天顺七年(1463年)正月,明朝开国已经95年,洪江还爆发大规模苗民起义,与官军作战长达半年,最终被官军镇压。这说明当时洪江苗族人口很多,洪江尚未基本汉化。后来发展为商镇的洪江,商人的主体是汉族商人。

为了填补湖北和湖南的人口空虚,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实行“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江西是全国向外省移民的第一大省份,明清湖南人口的70%来自江西。
洪江人的祖籍也多在江西。如洪江最早的汉族大姓贺氏,原籍江西吉安。更多洪江人的先祖或直接来自江西,或者从宝庆、湘乡等地繁衍几代后再辗转而来。很多洪江人自称祖籍江西吉安府,并非都来自吉安一府,吉安是江西输出移民的代表地之一。
江西吉安


朱元璋为了恢复国力,推出另一大举措,大力修复元朝开拓的驿路,便于传送文书、输送军队和移民。在沅水上游,明代比宋代的屯军和移民更多。洪武三年在靖州设置的卫所,相当现在的军分区架构。靖州城有14条递铺线路,东去武冈州,南去通道,北去沅州,西去锦屏。设置洪江驿有利于洪江发展交通。
明代驿路四通八达,南北旱路水路并进,促进了各地物资运输和商品交流,起到了“想致富,先修路”的先行作用。发达的交通便于长途贩运,商人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开始向商帮发展。各地手工业和商贸业开始突出区域特色,向区域分工发展。明代驿路为清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不可轻视洪江驿对洪江的历史作用。

洪江驿不同于洪江铺,洪江驿是馆驿,要接待来往的使客,提供食宿,逐渐扩大了物资集散和消费,容易集聚商人。洪江驿是水运中心,也是陆运要道,洪江以洪江驿开始知名于各地。早期的外地商人是奔洪江驿而来,是他们把洪江驿发展为商镇。
明代后期,洪江集聚较多汉人移民和客商,以最早的会馆为标志。旧江西会馆是洪江最早的会馆,在清代人物李鼎庸撰写的《洪江万寿宫碑记》中,有“前明故宫,側于巷隅”的记载。意思是:在前朝(明朝)修建的原来的江西会馆,偏于小巷一隅。小巷指洪盛街小巷。康熙十五年江西商人在沅水岸边重建新的江西会馆万寿宫。
万寿宫比康熙四年修建的黄州会馆较迟,所以又把黄州会馆称为洪江最早的会馆。其实湖北黄州人也多是江西人后裔,古黄州南邻长江与江西相望,南宋开始有江西移民。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独立设省。康熙年间洪江发展为“烟火万家的巨镇”。康熙二十六年若水巡检司移驻洪江。若水镇是紧邻洪江的物资集散地,也是清代会同县最繁荣的乡镇。如会同、怀化、辰溪、溆浦、麻阳、靖州各县所有集市,都是一旬两场,唯有若水一旬三场,每月农历的三、六、九逢场。若水的繁荣来自洪江的繁荣。
清代雍正四年“改土归流”以后,更多汉人移民进入沅水流域,少数民族可以与汉族通商。今湘西州境内清代就有商业名镇浦市、里耶、凤凰、茶峒、王村等。湖北和湖南在清代发展为“湖广熟,天下足”的农业大省。清代湖南商业发达,全省有20多个商镇号称“小南京”,沅水中上游的“小南京”有浦市、洪江、龙溪口等地。所谓“湘商”,其实是以江西商人为主体的各省商人清代在湖南的融合。
会同县若水古镇


乾隆十六年(1756年),已经移驻洪江的若水巡检司改名为洪江巡检司。巡检司地址在今巫水路税务局地段,老地名叫司门口,有司门大街,如今已经被人们淡忘或遗忘,也未引起旅游开发的重视。
巡检司是洪江最重要的官方“衙门”。有大堂三间、仪门三间,有书办房、内勤皂房、茶水间、签押房、迎宾馆等齐全设施。乾隆年间,洪江巡检司四次押解银两到京城。嘉庆年间洪江巡检司巡检王启还护送黔龟去京城进贡,并且作诗一首,赞誉“九肋香肥鱼异鳖”。黔龟是沅水上游的珍稀异类龟鳖,珍贵佳肴,九肋是龟上的花纹。唐末进士王定保撰文:“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甲九肋者,盖稀矣。”袁州在江西宜春,“沅江九肋”比喻很稀少的人才。

清代洪江成为“巨镇”,却没有镇的建制。自从北宋废除藩镇以后,镇是小于“城”而大于“市”,有较多人口,商业发达的市场所在地。而草市和集市叫做“市”。如黔阳县的江西街又叫江市。20世纪60年代,黔阳县沙湾集市的拱形大门上还写着“沙湾市”三个黑色大字。所谓“市”更没有建制。
由于清代没有镇的建制,只能在称呼为镇的地方设置和加强巡检司。一些巡检司驻地比县城繁荣,但是没有县级政府机构,有点像现在的一些“管理区”。清代的洪江、安江和浦市都是设置巡检司的商业大镇。浦市曾经由沅陵、泸溪两县派出巡检司同时共管,因为泸溪县是从沅陵县分出的县,最后由辰州府派出通判直接管理。
浦市古镇


一直到清朝末年的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规定府厅州县治所驻地为"城",非城而满5万人口的地方设镇。这是中国第一部把镇作为城镇型建制的法规,可是来不及实施清朝就灭亡了。1929年国民政府修订的《县组织法》再提出设置乡、镇。1939年国民政府《县各级组织纲要》确定,乡与镇同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
民国初期设置“会同县洪江镇”是洪江第一次成为建制镇。其时洪江的繁荣已经远远超过县城,可是当时还没有推行市的建制。中国的市建制从欧洲和日本引进,1911年开始在浙江试行。民国十三年(1924年)终于设置“会同县洪江市”,之所以隶属于县,是当时对县的维护。如果把县城或者经济发达的镇独立为市,会造成县的虚空。我国台湾地区现在还有县属市,中国大陆近年也在探索,将发达的大镇改为县属市。

民国二十年(1932年)洪江改为会同县第四区,管辖23个乡镇,是洪江辖区最广的时期,当时是强区弱乡的时期。1949年10月4日成立会同县洪江市,1950年3月改为会同县洪江镇。
1950年10月19日设置会同专署洪江市,洪江第一次成为独立建制的县级政区,而且是湖南省最早一批独立建制的县级市。这是特别值得记住的事情。在民国时期,洪江也做过县级以上的保安司令部、行政专员督察公署、湖南省洪江行署等机构的驻地,这只说明洪江这个驻地的重要性,与洪江自身的区划与级别并无关系。


谨向为《洪江人》微信公众平台
提供资料和图片的作者致谢!
《老洪江》系列专题
01.歌剧年华02.京剧03.蒸钵炉子04.洪江医院05.洪江大桥06.泥巴黄金07.老路老车08.民办中学09.教育家薛根生10.桐花时代11.词学名家沈家庄12.下洪江13.万家灯火14.将军托孤人15.天下洪江16.海派气象17.酒家饭店18.民族循踪19.茅庵街小学20.洪江米粉21.柴火年代22.市委书记霍建国23.96洪灾20年祭24.挑水的日子25.市民气质26.酸菜腌菜27.抗日名将徐庭瑶28.旧日的板车29.回龙寺与破山禅30.兵乓球记31.经商之所32.盐肉冻肉与肥肉33.船运时代34.饼类与粑粑35.名记吴兆麟36.城市的背景37.古道驿路38.母亲的物品39.知青去哪里了?40.小洪江龙溪口41.浦市与洪江42.会同与洪江43.安江与洪江44.黔城与洪江45.飘逝的花瑶46.老工资时代47.高坡街48.甜酱和酱油49.回家的路50.铁路梦51.冬天的木炭52.国企当年53.新民路54.清水江与洪江55.民国报纸56.辣味分析57.翁村之谜58.能不忆滩头59.金銮宝殿万寿宫60.老洪江的斗笠61.洪江萝卜湾62.青石上的古镇63.药学家肖激文64.2008年的大冰灾65.军阀旧事
现有《廖开顺与你回忆老洪江》微信群,因群二维码有时效限制,所以不贴进来。有想入群的童鞋可直接添加微信号:hongjiangweixin,洪小编可以拉进来。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洪江的内容都可以直接给我们留言。

- - - 欢迎大家和洪小编做盆友哦 - - -
微信号:hongjiang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