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耀【纵深】亚麻出口形势险峻,中国企业如何寻找新契机?-华交会
戴景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亚麻产品制造国,亚麻纱线、亚麻坯布和亚麻制品贸易量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总量的60%以上。然而,2016年,受国际市场影响,亚麻出口经历了史上最残酷的市场冲击。2017年,中国亚麻及苎麻机织物出口仍未见明显好转。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相关出口企业该怎么办?
多重因素雪上加霜
我国亚麻纺织行业的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逐年更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个麻纺织行业出现增速放缓的状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亚麻及苎麻机织物出口累计数量为24566万米,出口累计金额为7.51亿美元,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2.7%和36.3%。2017年前5个月,中国亚麻及苎麻机织物出口累计金额为2.92亿美元,累计同比下降8%。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行情,寻求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亚麻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我国亚麻出口形势为何遭遇不利局面?有业内人士指出,生产加工和原料采购这两个因素最为关键。
我国亚麻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不仅面临着用工、融资、税负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而且还受投资拉动减弱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诸多挑战。这些麻纺织企业停留在纱、布等初级产品加工和出口上,终端产品比重低,容易因不对称的市场信息而盲目生产或扩能。它们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任务重,环保压力大。
原料采购方面,我国适宜亚麻生产的气候区域不多,目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新疆、云南等地。农民种粮有补贴,种麻却没有相应补贴,因而很多农民不愿意种麻。亚麻种植业规模小,导致缺少优质种籽和先进种植收割技术,种植面积进而严重萎缩,近年全国减少了50%的种植面积。
以上种种,使得我国亚麻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而且亚麻纺织企业在进口原料的价格、品质、等级等方面话语权严重不足,欧洲打成麻价格持续高位,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我国亚麻产品出口必然雪上加霜。
据有关统计,近年亚麻原料全国进口量接近90%,进口单价上涨幅度接近70%。如何提升亚麻原料的议价能力,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提升加工生产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行者已突破瓶颈
整个行业已经面临严重瓶颈,怎么办?有企业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先从提升议价能力入手。众所周知,亚麻集中生长在西欧沿海地带,因此有实力的中国亚麻加工企业另辟蹊径,计划收购欧洲亚麻企业。在这些企业看来,国际亚麻市场不景气之时,解决采购价格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抄底海外亚麻原料市场。
同时,我国企业还应该从生产加工向产品研发、绿色环保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亚麻产品出口企业之所以抗风险能力不足,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深加工生产技术缺乏,而且普遍存在设备老化、行业用工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技术设备创新已迫在眉睫。
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发力升级。比如,金达控股有限公司近年来陆续引进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纺织设备,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并与西门子合作设计的能源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生产运作能力。
在金达一家占地面积达84亩地的工厂内,除了细纱机、落纱机外,屈指可数的工人让整个厂房显得空荡荡的。这是金达旗下的第3家工厂,该工厂目前仅有工人450人,先进的数字化管理设备为工厂每万锭用工人数节省100人。立足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亚麻纱品牌是金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借由“一带一路”契机,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也不失为一种战略。随着H&M、ZARA等快时尚零售商推出更多亚麻产品,此类产品对新兴国家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正变得更容易接受。时尚而不贵的亚麻服装迎合了中产阶层对更舒适衣着的需求。因此,新兴国家的亚麻服装需求近年来呈现强劲增长。在印度,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亚麻服装甚至成为一种市场潮流,每年增长20%。
除了开拓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投资建厂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我国已有亚麻生产商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亚麻纱工厂,新厂在土地成本、运输成本及建筑成本等方面,均具竞争优势。
定期发布华交会展会动态,精心打造外贸资讯盛宴,为外贸读者提供碎片化时代的优质阅读体验!华交会,是由国家商务部支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南京、宁波等9省市联合主办的中国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举办地在上海,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1日-5日。长按指纹关注“华交会”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