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耀【美亚智库】数据看东北:经济人口增长颓势急需止住-美亚智库

戴景耀【美亚智库】数据看东北:经济人口增长颓势急需止住-美亚智库

戴景耀
近年来,东北经济出现增长乏力、后劲不足、投资下降、财政收入减少等急症,东北面临较大压力,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2017年末和2018年初辞旧迎新之际,“沈阳交警‘过度执法’”“雪乡宰客”和“企业家毛振华公开控诉亚布力管委会”等多个负面事件接连发生,社会各界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并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东北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大讨论,东北经济衰退、投资不过山海关、营商环境差等观点甚嚣尘上。


我们先要通过几组数据和图表来剖析东北的经济、产业和人口:
一、经济从领先全国到落后

图1 东三省与全国GDP增速对比图(来源:国家统计局)
最近20年,东北三省GDP增速在多数时期都领先于全国。即便在2007年全国GDP增速达到顶峰时,东北地区也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08年起,在中央稳增长调结构和金融危机共同作用下,全国经济增速下滑,东三省亦不例外,而且下滑幅度超过外界的预期。

图2 东三省GDP领先全国情况柱状图(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图或许更能说明最近20年东三省与全国经济之间的交替关系。
1998至2007年,十年间东北三省对全国经济增长都起着一定的带动作用,但这种带动并不明显。
2008年,即全球金融危机发酵最为严重的一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凸显其产业优势,领先全国GDP多达4%,并且在此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连续四五年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数据也说明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然而从2013起,东北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2014年更是首次落后全国,并在之后的三年内都处于落后,这才有了现在的东北经济问题。

图3 东三省GDP及全国占比(来源:国家统计局)
如图所示,从1998年至2007年,东北三省GDP在全国的比重由9.7%下降至6.7%,大幅下降3%。如果将时间拉长,更能看清东北经济的衰退现象。建国初期的东北曾一度占到全国80%的经济分量,辽宁省GDP总量曾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二、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人口外流

图4 东三省与全国人口增速对比图(来源:国家统计局)
21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仅新增254万。作为比较,同期全国人口增加11512万人,东北新增人口只占全国的2.2%。如果把时间范围缩短,2011至2016年的最近六年时间,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出28万,出现负增长。

图5 东三省小学生数量变化趋势图(来源:东三省官网)
图5比图4更能反映东北严峻的人口问题,新世纪以来东北在校小学生数量逐年下降,17年间下降400万,几乎减半。

表1 东三省小学生数量与全国对比(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东三省官网)
如果将时间范围拉长,如表1所示,近37年时间内,由于全国实施计划生育,全国小学生数量普遍下降,但东三省小学生在校人数下降幅度远超全国同期水平。这是由东北人较高的城镇化率、国企主导性质和人口外流等多重因素共同叠加的结果,反映的是当地较为保守的生育观念以及精壮人口外流的严酷现实。东北要振兴,应当从提升人口总量和改善人口结构入手,鼓励多生二孩,国家甚至可以在东北三省试行三胎政策。
三、工业优势难以凸显
图6 东三省三大产业增速(来源:美亚舆情系统)
对比图1,我们容易发现东三省的经济发展与图5第二产业走势基本一致,显示出工业在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战略地位下降、朝核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东北工业正在经历阵痛。图表显示,新世纪以来东北工业增长巨幅波动,下降也最为明显,工业优势不在。
四、舆论各界为振兴东北建言献策
面对东北问题,多家党报央媒齐发声,形成一股合力,为振兴东北大声疾呼。一个多月以来,以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为首的多家权威媒体持续聚焦东北地区,前后发布数十篇新闻报道,为解决东北经济问题群策群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一些自媒体文章也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影响力,对反映东北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表2 近期十大相关热文(来源:美亚舆情系统)

图7 高频词(来源:Bluemc.cn)
在有关报道和研究文章中,政府(职能)、权力、市场、人才(人口)、(营商)环境、契约(精神)、法治(意识)、改革、观念(意识)、效率、气候等关键词被反复提及,成为舆论剖析东北问题的重要角度。部分典型、代表性观点如下:


1、明确政府职能,防止行政权力过大。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近年来东北经济面临不小的困难,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政府这只手粗壮有力、市场这只手短小无力,民营经济活力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财经名博刘晓博指出,东北地区“行政力量太强大”,是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吉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辛本禄认为,对行政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简政和放权,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力边界。

2、强化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才能改善营商环境。
新华每日电讯也指出,破坏营商环境的“风险点”很多,一旦某一个环节、某一个人出了问题,都是企业家实实在在的“痛点”,各级地方政府要以恪守契约精神、法治精神为核心出发点,列出负面清单和责任追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屹山表示,要通过多维度约束,使东北各级政府成为落实法治意识、践行契约精神的重要力量。因为只有具备良好契约精神的区域才能让更多的经济要素如人才、资本、技术等聚集。

3、央企当承担更多责任。
前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在东北经济的改革中,央企应承担重要责任。这是东北的经济特点决定的,国有经济比重大,尤其是央企在其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说东北经济不好,东北改革不深入,央企难辞其咎的。从这点来看,东北经济振兴更要期待央企深化改革,而不只是组织上的分分合合,人员上的调来调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需要这个报告的word完整版,或需要其他定制性的报告,请与我们联系。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加微信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美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