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赐妙手【视频】界首这些事儿被省媒关注 还上了个头条! 这两天-大美界首

【视频】界首这些事儿被省媒关注 还上了个头条! 这两天-大美界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以创新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全省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与大中城市相比阳明海运,县域处于创新链条的末端,创新驱动力仍显不足,因此,吸引外部的科技成果到本地转化应用是推动县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创新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县域创新水平
(略)
原始创新能力弱是目前县域创新面临的一道难题。记者近日走访霍山县、天长市、界首市等地发现,打通资金、技术、市场各个环节,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引进,主动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促进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县域创新水平。”省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略)
“县域经济占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杨喜利,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一环。”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功杰认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大为改善,为县域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增长新动能提供了有利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带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高技术人才流动,为县域利用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对接高技术成果、高端人口、高端资本加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栽好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做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略)
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略)
界首是一个典型的中西部内陆县,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恩赐妙手,然而在“四缺”情况下,国家高新(火炬特色)基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成果纷纷涌现。
“近年来,界首通过弘扬‘创’精神,传承‘闯’文化,用好‘界’资源,做好‘首’文章釜山行前传,大力培育了卓越的创新文化。”界首市相关负责人说,当地政府连续多年举办界首市科技创新大会,破除了科技创新投入大、收益小等错误理念,走出了科技创新嗓音大、行动少的社会误区,陈尊佑“崇尚创新”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界首依托10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先后举办“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工程科技发展论坛,纺织产业、硒与健康产业、铝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邀请40多位院士专家为界首创新发展把脉问诊,聘请9位院士为界首科技发展顾问,打造高端智库品牌。举办“创业沙拉”,承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创新生态更优。
“要通过创新激励、科技平台建设、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投入等机制相互配合,形成‘促创新、促投入、促发展’的创新环境,着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省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认为。(郑莉)



“四会一约”约出新村风
国庆前夕,界首市砖集镇张老家村村民张士中忙着为儿子办理婚事。“高文龙30元,张士伟50元,张新华50元……”婚礼现场,记者看到宾客随礼没有超过50元的,待客吃饭也没有超过10桌,整场婚礼简朴而不失喜庆、温馨而不失庄重,陈规陋习皆无,文明新风劲吹。
“以前小孩结婚,‘天价彩礼’可坑坏了父母,互相攀比成风明艳遮瑕膏,比面子、比阔气、比排场,彩礼越要越高,负担越来越重,有的家庭因此债台高筑,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彩礼结不起婚。”前来参加婚礼的村民张伟告诉记者,自从村内成立了“四会一约”组织,向天价彩礼说不,这一陋习被有效遏制了。
“过去办个喜事,光‘流水席’就要摆三天囫囵吞枣造句,一摆几十桌,花钱、浪费不说还劳神费力。”张老家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杨子雷对记者说,现在村里有“红白喜事”,党员干部带头随礼不超过50元,干部带头喜事简办。乡村劲吹文明风,“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一约”发挥了宣传教育群众,引领树新风、改陋习的积极作用格兰芬多宝剑。
“四会一约”即:“村民议事会”议人、议事、议钱;“道德评议会”评孝、评贤、评美;“红白理事会”理随礼、理待客、理风气;“禁毒禁赌会”禁毒、禁赌、禁违法活动;“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组织成员主要是由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新乡贤、道德模范等人员组成,“四会”成员引导全体村民参与共同修订村规民约,践行乡风文明实施,成为乡村治理的软规范、硬约束。
“在农村,‘四会’真正成为了村‘两委’的帮手参谋,群众烦心事、棘手事解决的依靠和乡村德治的主力军。‘四会一约’制度,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树立了新风正气,凝聚起干群脱贫攻坚的合力,为脱贫‘摘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张老家村村书记张琦说。
据了解,目前,界首市132个村、27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四会”组织,完善了村规民约七小福再出击,2054名乡贤、能人被推选为“四会”成员,仅指导“红白喜事”简办就达到2318例,为群众累计减支减负达4000多万元。
(安耀武 刘渊)


医疗有保障 看病不用愁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界首市砖集镇姜洼村采访贫困户姜韶华。刚进家门,正赶上夫妻二人吃早餐,饭桌上摆放着西兰花炒肉丝、清淡的蔬菜、水煮鸡蛋、地锅馒头等食物根雕吧。看到记者到来,姜韶华和妻子热情地打着招呼:“来,坐下一起吃点梁佩诗。”
姜韶华今年51岁,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妻子刘爱华因肾积水发展成尿毒症,长期的住院治疗,花光了家中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
2017年,界首市开始实施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健康脱贫“351”和“180”政策让姜韶华重拾生活的信心,让饱受病痛折磨的刘爱华看到了生的希望。
“你看,这是上个月的报销单据,我在界首市中医院住院治疗半个多月,住院期间共花费5100元,出院时我没有掏一分钱。”刘爱华告诉记者,作为健康扶贫对象,界首市中医院还与她签订了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签约医生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免费医疗卫生服务。
“大病国家兜底,看病再也不用愁了,我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干活挣钱。现在,我参加了村里的扶贫公益岗位,每月能得到千把块钱的补助,平时又在村附近的扶贫车间打点零工,再加上低保每月有1200多元,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日子也是过得越来越舒心都市邪神。”姜韶华说,为了妻子的营养能够跟上,每顿伙食少不了精瘦肉、鸡蛋、纯牛奶和新鲜蔬菜。
“为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姜韶华家2018年稳定脱贫,我们还为姜韶华申请了易地搬迁。”姜洼村党支部书记姜成义告诉记者,姜韶华一家近期就要搬进花园式的易地搬迁小区。
(安耀武 刘渊)






编辑:刘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