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网丁酉仲夏万里行——河南-大别山银笋寨

丁酉仲夏万里行——河南-大别山银笋寨
你去 还是不去
风景都在哪里
不舍不弃
任岁月沉淀沧桑
你来 还是不来
历史都在哪里
不悲不喜
随风霜刻画记忆
一、许昌
自武汉去许昌,一路高速,很是顺畅。翻过鸡公山,穿越信阳,眼前一马平川,正是中原逐鹿的好场所......
公元196年,曹操以“洛阳残破”挟汉献帝迁都许县,改年号建安。开始曹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东汉末年动荡治理期~~~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下邳(徐州),大败刘备。刘备、张飞落荒而逃,曹操围困关羽军队于一土山域名纠错。在张辽等劝说下,关羽与曹操达成“土山三约”: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俸禄养瞻两位皇嫂,三是得知刘备下落,当去追随。随即云长带上刘备糜、甘二夫人及家眷等到许都,辅助曹操。
曹操在许都赐关羽等一府邸,关羽在前厅与后室糜、甘夫人住处间,挖一水池,曰雷池,不许众人越雷池一步,以表其敬重之意。自己在前厅,每每秉烛待旦,夜读《春秋》。后人将这个府邸称作春秋楼。

曹操十分欣赏关羽的忠义,官拜汉寿亭侯,赐金银绸缎美女无数,云长惟对赤兔马情有独钟。
不久,袁绍派颜良领兵攻打曹操青枫墅园,两军对垒于白马,魏军不敌。曹操请云长出战,云长马快刀锋,长驱入敌军,颜良所备不及,被云长斩于马下。曹操大喜,举杯庆贺。云长亦曰,我这不算啥,我三弟张飞张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
不久,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决心护送两位皇嫂去寻刘备。曹操收到其辞别信件,避而不见,关羽于是“挂印封金”孝圣宪皇后,护送家眷一行出发。在霸凌桥前,曹操率众人辞行,送锦袍,云长恐有诈,以青龙偃月刀挑袍收下而不下马~~~开始了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寻兄之旅。
建安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在许都受禅让自立为魏王,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蒙阴天气预报,迁都洛阳,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自此结束东汉历史,开启三国时代。
许昌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建筑多半毁于战火,现大部为仿古建筑。行走于期间,感受历史沧桑和时光荏苒,也感悟历史人物的魅力......
游许都春秋楼
秉烛春秋美髯飘,
土山三约暂辅曹。
家书千里悄然至,
挑袍辞魏霸凌桥。
挂印封金表心志,
单骑不畏路途给力网遥。
五关六将刀下鬼,
华容道窄意气豪。
分分合合天下事,
英雄草莽逐浪高。
封侯觅爵凌霄阁,
义薄云天听松涛。

二、安阳
1、汤阴岳飞庙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谥武穆,忠武。
在其故里汤阴的岳飞庙,是全国规模仅次于杭州岳王庙的纪念岳飞的庙宇。始建时间无考,现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临街大门为精忠坊,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坊正中镌明孝宗朱祐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进庙明柱上嵌近代魏巍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庙内古柏苍劲,碑碣林立,正殿门楣悬五块巨匾,“乃文乃武”、“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正殿岳飞座塑像两侧镶嵌张爱萍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朱仙镇血战金兵、十二道金牌、、、以及满江红的豪迈诗词,让我们立体的感受一千年前的民族英雄。岳飞庙前看到秦桧等人的跪塑像擂鼓瓮金锤,让人更好的体会历史和历史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羑里城
羑里城是《周易》发源地,位于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为殷纣王囚周文王处,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
三千多年前的商纣王时期,西伯侯姬昌建国于岐山(今陕西宝鸡一带),积善行仁林曼曼,政化大行。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传说在被囚禁期间,其长子伯邑考带美女金银珠宝来商殷都救父,纣王听信谗言试探姬昌周易研究情况,杀伯邑考做肉羹让西伯侯食,若西伯侯不吃就说明他有可预言的本领,不能放回去,若吃了,说明其周易研究未果,可以放走。姬昌明知是亲生骨肉,还含泪吃下,尔后吐出来,垒成“吐儿冢”。
西伯侯出狱后决心灭商纣。一面向纣王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国力。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也有故事说姜太公用直钩,离水三尺垂钓,曰“钓王侯将相”纪敏尚,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有故事说,西伯侯让其子姬发(周武王)背姜尚出来,步行八百步,体力不支而放下、、、姜尚曰“你背我八百步,我保你八百年江山”。在姜尚等人的辅助下,西周势力很快扩展到渭水平原,同时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建立丰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后姬昌又在沣河东岸建立了镐京。丰镐两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严格规划的都城,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是周礼的诞生地。(浙江溪口蒋介石老家,就命名为丰镐房,确见其父的理想。)
相传西伯侯姬昌(公元前1152——前1056)享年97岁,在位五十年,养百子。在为剪商大业做好了充分准备、未及出师时先期去世,周人谥西伯侯为周文王,其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伐纣成功之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中国从此建立了长达800年的周朝,周朝的经济、文化、生产力水平比商代更高,并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周文王
七年拘羑里,
潜心演周易。
含泪吞子肉,
粒粒冢坵齐。
渭水拜姜尚,
丰镐两岸起,
天子八百载,
华夏传礼仪。

3、殷墟
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据《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商王朝,该王朝延续了近500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第一位商王名汤,于公元前16世纪初在亳都建国(今河南商丘),并迅速征服了周邻势力,稳定了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商汤有盆铭“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激励自己和后人!商朝的王位继承采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办法,前后共有31位商王。
商朝的都邑曾数度迁徙,自前1319年第20代商王盘庚自亳迁都至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商灭亡后,逐渐沦为废墟。
清末以来q版刘关张,小屯居民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龙骨,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所收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刘锷赤胫散。1903年,刘锷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出版,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 1908年(一说1910年)郑靖文,罗振玉经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实小屯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1928年,在傅斯年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殷墟部分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特别在战乱的1936年发掘的YH126坑挖掘出17096片龟甲,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活动。
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他们把占卜的经过记录下来,就是甲骨文了。一般记录分叙辞(问卦缘由)、命辞(问卦过程)、占辞(预测判断)、验辞(检验和追记)。
殷墟的发掘及其甲骨文、青铜器的出土,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填补了我国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
同时,甲骨文作为最早形成的文字,对中华文字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甲骨文
甲骨文字三千载,
重见天日才百年。
领起篆隶楷行草,
中华书法六体全。
注,自1899年发现甲骨文后,中国书法基本形成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lf2火影,行书,草书六种书法字体。

甲骨
龙骨无心入药当,
贤人有意露真藏。
纹列叙命占验事,
华夏文明新篇章。
注,殷商贵族主要用龟甲占卜凶吉,一般会把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等整个过程记录在龟甲上。

4、林县红旗渠
跨越晋冀豫的红旗渠,原是1960年林县提出的“引漳入林”工程,即引山西平顺县浊漳河河水到河南林县。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

在当时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物质紧缺、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启动时对形势判断不足,于云霆全靠人工,以总投入5611万人力、修造10年、牺牲81人的代价,完成红旗渠总干渠70.6公里工程。这条从太行山腰凿出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从而结束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造福大众。

红旗渠从1960年开始动工,一修十年,而纪实电影《红旗渠》也跟着拍了10年。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红旗渠》的摄制已经说不清楚,但在十年中他们共留下了一万多尺胶片。影片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加上其他媒体的传播,使全国知道了红旗渠。通过电影和实地,让人真切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挖凿太行山,十年修一渠。现代人确实无法理解,包括郭亮村的挂壁公路。环境所迫,人定胜天!没有愚公志,没有这个决心、毅力和恒心是无法完成的。

三、郭亮村
郭亮村,在新乡辉县万仙山景区范围内。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缗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被誉为中国第一影视村。

郭亮村人多姓申。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当年一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几百年来,乡亲进出都是走天梯——一条沿悬崖峭壁凿出的攀岩石道,进出十分困难、危险。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村
家住云端里,
进出爬天梯。
青壮尚可以,
妇孺惟叹息。
晨起去市集,
晌午尤在壁。
忘记带烟袋,
扔下还可接。
时有紧急事,
抢天哭地泣。
村中十三少,
倾囊换铁器。
凿壁过五载,
隧洞穿绝壁!
从此有天路,
云端自通济。
昔嘲移山愚,
今服愚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