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一迷上邮票,便是一生-张家川视线

一迷上邮票,便是一生-张家川视线

一迷上邮票,便是一生
伊兰兰
邮票是经艺术家之手、之眼、之心塑造的时代见证品。它有专属寓意,带着泛黄的印记,寄托着美好的祝愿。它有“小型艺术品”、“小百科全书”、“国家名片”等美誉,凭借史料性、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等独特魅力,博得大众青睐。

我很早就集邮了。为给邮票排序,下足了功夫。起初把新票和盖戳票分开存放。之后按发行年月排列。转念之间,又全部从集邮册上逐一取下铁血兵魂,按照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体育类、时事类、生肖票类、外国票类等分门别类,重新“排版”。如此不厌其烦地捯饬,不惜花掉大把大把的时间酒钢内网。无形之中加深了对每一枚邮票的认知。嘿嘿,谈起心爱的邮票,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

你见过3分钱的邮票吗?见过1?分的吗?1分、2分、3分、4分……的邮票,依次排开,每每凝神细赏,沉浸其间,仿佛来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仿佛与久未谋面的老友重逢,乐在其中。
来看这张。碧绿的原野上,青草、树木、白云的映衬下,一群绵羊缓步移来。有长着大弯角的老绵羊,有可爱的小羊羔。原生态的画面中潺,还有个马背上优哉游哉的牧羊人,羡煞我也!这是“(普18)工农业生产建设”套中的第二枚。右下角标着价格——1?分。如今一角钱掉地上都懒得弯腰捡,想想当年,呵呵,3分钱就能买两枚呀。邮票印证着中国几十年间发生的巨变,何止价格有趣!
翻开发旧的蓝色小邮册,生肖票在最醒目的位置。首轮生肖票中的鼠票,尤为精美。淡黄色的背景下,侧身半蹲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灰白两色,前爪抬起,眼睛溜圆,胡须对称,长长的尾巴高高翘起,翘出了美丽的S形曲线。画面色调明快,构图别致,笔画简洁,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这枚特种邮票下方,有邮票惯有的标识,即“中国人民邮政、8分、T90(1-1)、1984”字样。
鼠票是当年我和同学一起“集资”买的。偶然从报纸一角看到了生肖票发行的消息。刚刚涉足集邮圈的我们,一下子热情澎湃,动起了小心思,热切渴望能拥有一枚。同学中,邓邓是转学来的湘妹子,见过世面,很有主见。她算了一笔账。十个人,每人出资一角,总额一元。把钱装在信封里寄给陕西的那家报社编辑,恳请他们帮忙买十枚。编辑如能回信,邮票钱也该由我们掏,一点余额权当他们的信封信纸钱。掐算妥当,由她执笔,郑重地写了言辞恳切的信。
求助编辑,的确冒昧。谁也没把握,毕竟人家又不是卖邮票的。可是,很快地,啧啧!太欢欣鼓舞了,我们如愿以偿!邓邓小心翼翼一张一张沿齿孔撕开,于是,人手一鼠!那天,不,那段时间,那种开心,不亚于数学考了九十九分!“尊敬的编辑叔叔”,可敬的“活雷锋“,不知姓甚名谁,一个善举,满足了迷恋高大上邮票的一群初中生的心愿,让人感念,更激发了我们集邮的决心碧月帆雪。
蓝色集邮册,是艳艳送我的。封面上印着圣诞老人卡通邮票,烫金大字“Stamp album”(集邮册)非常醒目。扉页上工工整整写着:“敬赠兰兰同学分别留念。海内从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艳。1985年4月12日”。她笔误,把“存”字写成了“从”。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那时我俩关系特别要好。由于她爸工作调动要搬家,她得转到兰州上学,集邮册是别礼。
曾自己动手在教室里做了本邮册。一个大雨天,中午没回家,也没吃饭。和同学早有约定,白色硬厚纸、塑料、小刀、浆糊早就备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制册还真像模像样,厚实耐用,封面还精心写了字绘了图。
我们这茬人呀,动手能力都很强!比如跟学美术的朋友制作军绿色布面大画夹,比如自己踩着缝纫机做花布书包,比如织围巾等等,自然而然,一学就会。
已记不清我拥有的首张邮票是哪一枚,又是怎么得来的,只记得初二时已攒了近百张。在县一中,大教室里,黑压压坐着六十几个学生。老师的袖口、衣领上偶见补丁。学生,外衣基本完好,但打底的衣衫,多有补丁。个别学生的裤子,在膝盖处,在屁股上,缀着两大坨补丁,甚至补丁摞补丁。鞋子多以布鞋球鞋为主,张着鱼嘴露出“大拇哥”在所难免,袜子上大小不一的窟窿更不必说。
学习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生活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我时而认真时而敷衍,成绩怎样无关紧要,考前突击背背效果立竿见影。但那时,没有钢镚儿,不可思议地,竟然狂热地爱上那仿佛只有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邮票,匪夷所思。
其实,嘿嘿,也没太费钱。因为我邮票的来源,主要是找别人索要,二是换取,第三种途径才是购买。
正值书信的黄金时代,每天都有大量信件涌进校园。一天两趟,赶着邮递员送信的钟点,一下课就往门房跑。校工除了拿大铜铃分秒不差地打铃外,还会很贴心地把全校同学的来信别在门房玻璃窗上。田字形木窗框上,信件被巧妙地别在玻璃与窗框间。我们眼睛贼亮,从窗外,隔着几层挤成一团的学生,远远地就能看到收信者姓名。艳艳来信了,说她上技校了,说她爸想让她去储蓄所上班云云。
乐意替同学送信!当然,“半夜里砸羊头,为的是两颗眼仁儿”危城百度云。热衷代劳,意在邮票。收信人通常很大方,只要自己不集邮。但有时,由于浆糊涂抹太多,邮票粘得极牢,想方设法,用手揭,用小指甲抠,用吉列刀片划,最终要么把信封划破,要么把邮票揭薄,要么票面毁容。所以,同学干脆会把贴邮票处,即信封右上角一大块直接撕下来给我。
幸得爱邮,放学一溜烟疾走回家,先找来洋瓷洗脸盆,舀凉水,把邮票泡在盆里。饭吃完了,邮票也与牛皮纸分离了。小心翼翼地取出夹在书里,吸走水分,很快晾干,就可插在邮册里了。
常向少数有书信往来的大人讨要。比如老师、叔伯。比如三姨。那几年,三姨的男友在新疆当兵,鸿雁传书。我当信使,从大队小商店里帮她拿回一封盖着新疆额敏县邮戳的信。厚实的牛皮纸信封上,贴着大大的邮票,是1983年最新发行的四组套《西厢记》中的第二枚“听琴”。白衣的张生在低头抚琴,粉裙的崔莺莺隔窗双手置于背后,身体略略前倾,侧耳聆听。她端庄娴静,神情娇羞。她典雅大方,艳而不俗。她美而不媚,满满都是大家闺秀范儿。多么漂亮的工笔重彩仕女画!多么漂亮的古典美人儿!多么漂亮的邮票!我为此激动了好久好久。此后,千方百计想觅得另三枚。后来,“惊艳”是用两枚新邮票换来的,“佳期”是用文革票“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换来的。但即便费尽周折,也没换到第四枚“长亭”。四缺一,遗憾!当然,“长亭”面值八角,贵且少见,收藏难度更大。
去叔伯家邻居家玩儿,只要发现谁家写字台的大玻璃板下压着几张邮票,无论如何都要厚着脸皮索要,据为己有。看到谁家炕柜上有一束信札,也要找借口翻翻。“兰兰之意不在信,在乎那张邮票也。”
有一天,竟跟红红去了她大哥的单位,讨得好几张没见过的邮票,甚觉稀罕兴奋。
刘同学坐在我后排,瘦瘦小小,不起眼。他常拿爷爷的邮票来夸耀。我们谁也不知道早期邮票的价值,更不知什么叫藏品、升值空间。我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图案好看与否。依我看,“崔莺莺”最好看。
邮票呀江湖笑歌词,带给人惊喜,带给人无穷的快乐!我常帮刘同学做代数作业,天天夸他票多票好,他就慷慨地把“杨开慧票”送给我。那是杨开慧半身头像,蓄着短发,端庄秀丽。幸运的是,后来竟然有机会换到了“向警予”齐耳短发照邮票,两张配套,心满意足。后来才知,这是1978年3月8日发行的《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纪念邮票,票名分别是“向警予烈士”和“杨开慧烈士”,面值均为8分。
他还送我两枚文革票,包括那张“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爱看豆。初中毕业后再也没有见过刘同学,想来他也年近半百了吧。呵呵,为了邮票,我费尽心机,不惜耍小聪明、小滑头,或去讨好别人。这根本不符合我为人处世的风格,可当年就是这么做的。人呀,就是具有两面性。人心,多么复杂善变!
还有送货上门的。表弟在校门口,在晚自习后拥挤不堪四下散去的学生流中,捡到一沓邮票,毫不吝啬地跑来送我。里面竟有一本1989蛇年小本票!封面上是一条五彩斑斓颇具喜庆意味的大花蛇。这条非同凡响的蛇,身上绽放着牡丹、荷花、秋菊和腊梅,代表春夏秋冬。设计者取“蛇含灵芝,四季平安”之意。蛇嘴里含的灵芝仙草,巧妙避开了那令人恐惧生厌的“毒舌”,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欢乐、喜庆、美好、吉祥的寓意,展示了生肖文化的特色。
小本票的特点是呈三折状,邮票分两排,上下无齿孔,全套共12枚。蛇年小本票,左面是设计师吕胜中近照及文字简介,中间是四方联和一个蛇形抽象图案,右面是八方连,边角料上竖写着“北京邮票厂”五个字。自此,知道了艺术大师吕胜中,关注过他的“小红人”系列剪纸和其他艺术作品。哦,票内票外,关联着许许多多的人与事。集邮能拓展延伸到许多未知的领域,接触各科知识。
交换主要在全校集邮爱好者间进行。一下课就迅速和趣味相投的同学头抵头围拢成一团。同学的哪张是我正缺的,我的哪张有重复的,珍妮巴斯哪张是普通邮票,哪张是特种邮票,都了如指掌。沉默内敛又死板不善变通的我,竟因此结交了邮友,扩大了朋友圈。甚至与邮局卖邮票的姐姐结下不解之缘。
买邮票得掂量口袋里分币和角币的多寡。八分票通邮时,我的长城票攒了很多。蓝白基调的票面上,崇山峻岭之间,巍峨雄壮尽显沧桑和历史厚重感的长城,蜿蜒曲折,一直奔向远方。它是1981年发行的“(普21)祖国风光普通邮票”套中的第7枚。全套共计17枚,面值从1分到5元不等。 全套面值11.245元。1分的西双版纳、1分半的华山、2分的泰山、3分的黄果树瀑布、4分的海南风光,还有苏州虎丘、长城、东北林海……每一处都是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看看吧,历史古迹、人工风景、自然风光、热带风光、塞北风光……整套邮票有繁有简,有浓有淡,有疏有密,布局错落有致,既各自成趣,又浑然一体。设计者匠心独运,进行艺术再现,将祖国大好河山之精粹,浓缩于方寸之间。
并非每一套都买得起。那就只买前几枚,最贵的一枚,慢慢找机会去换。比如1985年发行的梅花邮票都市大厨仙,第六枚八角钱,还真通过交换得到,窃喜。
勤跑邮局,就和柜台卖邮票的漂亮姐姐熟识了。那次,从她手里买下一枚月季花邮票“浦江朝霞”。上面印着一大一小两朵红硕的花朵儿,花瓣层次丰富,绿叶的衬托作用突出。据说,“浦江朝霞”作为优秀的月季花新品种,是由上海工人毛洪元花四年的时间精心培育出来的。科学的道路呀,从来都不平坦!据了解,此花有六十五瓣之多,正面呈血红色,背面涤红色,瓣质厚实,高蕊翅角,有微香,能抗暴晒,勤花耐开,实属稀有品种。
姐姐是天水白娃娃,为找铁饭碗,不惜从市来县,后安家于县。她皮肤超白,乌黑的短辫搭在两肩,辫梢齐刷刷地,活像两只黑色的小刷子。她眉眼弯弯,满脸甜美可人的笑。比我大不了四五岁,却能在”邮庄”谋差,让人羡慕!她常给我留着好看又便宜的邮票,给我看她的超大邮册,有时顺手送我几张盖戳票。邮局的人呀,有的是邮票!我们多年一直保持联系。上大学时宁波光华学校,一次我为能向系里请假外出,还拜托她发来了电报,上书寥寥六字:“家有急事速回”,呵呵,电文按字数计费,是最大化浓缩版“信件”。
去她家玩儿过刘颖伦。去年还在外地邂逅姐姐。她白皙清瘦,笑容舒朗,模样都没怎么变。她永远是我心中的不老女神,是月季花般漂漂亮亮的姐姐。她说退休了,刚抱上孙子,脸上写满了幸福。
有些人,一别就是四分之一世纪,但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能认出她。四手紧握,往事如昨,清晰浮现。记得她的好,记得去邮局的路得多拐几个弯,记得踮着脚尖才够得上的宽阔的柜台,记得偶有零花钱只买手绢和邮票……
后来,专门买了装邮票的小塑料套子,给所有的好邮票穿上了尺寸适宜的塑料新衣。又从化学老师处讨得实验用镊子,头部又宽又扁又平,专门夹邮票。还新买了集邮册。这样,“集邮事业”就开上了快车道。二十来岁时,邮票已有大小五本。这期间,注重邮票品相,关注邮戳,收集首日封,收藏明信片,参加小型集邮展,摇身一变呀,成了专业邮痴。
保存着师大百花邮票研究会制作的邮展纪念封。上有篆书体“校庆五十周年邮展纪念“字样,正反两面各盖了一枚封戳,分别呈紫色和蓝色。圆形封戳,主图是一条昂着头的蛇,环形的文字是“乙巳年、1989·1·5、兰州”。封戳是我们老师卓杰设计的。时隔多年,当时参展的细节已经模糊了,但对邮票的迷恋却与日俱增。老师教的知识统统被遗忘,但那枚新颖独特的封戳,印在了脑海中,一如我那本蛇年小本票般特别,无可替代。
景区门票中也有邮票。去北京时,45元的“中国八达岭长城景区门票”,可以撕下一半直接作为明信片寄出,向亲友宣布“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登上长城了!”而且,门票中还夹着一个四方联长城邮票。票面价格是8分、8分、8分和60分。长城四季景色一览无余,非常好看,既起到了宣传景点的作用,也可收藏馈赠。云南蝴蝶泉景区门票也有类似的邮票,可惜遗失了。
外国邮票都是向朋友们索要来的。也曾向单位的外教要过邮票,她们都很友好很慷慨。因为各种机缘,我收集了少量英国、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邮票,各具特色。香港邮票也为我的收藏增色不少。
如今,邮局有全年大邮册卖,集邮者似乎更关注邮品的保值增值问题,但他们中很多人的藏品恐怕既难赚到钱,也丝毫体会不到我们当年“集”的那种乐趣。
我喜旧。现成的年册犹如方便面,虽说省时不少,但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倾心尽力搜寻的乐趣了。一本新崭崭的年册,翻了几遍,印象深刻的邮票却没两张。也许,是年龄、心态所致,也许是好奇心愈发变弱的原因吧!
我珍视的,依然是那些零零散散一枚一枚得之不易“淘”来的邮票。每枚都有独特性,都有来路,都自带小故事。邮票呀,能陶冶性情,使人内心更丰盈。它们承载着我追寻的脚步、满腔的热情、热切的目光、强烈的渴望,它们纷纷追随我而来,注定要陪我终老,成就我独一无二的集邮路。
毛泽东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置身斗室,品赏邮票,也能感受时代脉动。李鹏概括了集邮的益处:“增长知识,寓教于乐何清涟。”评价中肯。邮票里有国际国内大事,有最新科研成果,有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邮票里有科学家,有珍稀动植物,邮票里有十二生肖,有书画大作,有五十六个民族……方寸之间,藏着美不胜收的世界!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千淘万漉不辛苦,养眼养心最怡人!